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4-35版
—— 水电七局赓续时代精神写新篇
文章字数:1465
    龚嘴水电站吊桥

  辛综欣
  桥何名欤?曰奋斗——茅以升
  大桥小桥,石桥木桥,索桥浮桥,斜拉桥、立交桥、人行天桥、入海大桥……
  桥,承载百姓的喜怒哀乐,串联游子的他乡与故乡。
  桥,赋予美丽传说,横跨江河湖泊,仰望星空是鹊桥,雨过天晴见虹桥。
  跨越时空,见证繁华,一座座互联互通、民心相通的“致富桥”,休戚与共、心手相连的“幸福桥”,国家使命、经济发展的“战略桥”……记载历史变迁,讲述着水电七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水中桥”传承红色基因
  “四川”得名,源于境内金沙江、雅砻江、嘉陵江、岷江四条大江。
  “好人好马上四川”,20世纪60年代中期,第一批七局人从黄河转战大渡河畔,架桥开路建设龚嘴水电站。
  这个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工程,西南地区最大的水电站,紧邻成昆铁路。但国内内燃机制造技术落后,重型运输卡车生产受限,没有大型运输牵引车,大件物资和材料只能依靠铁路运输。于是,成昆铁路线绕大坝库区拐了个大弯,架起了“水中桥”。
  李山,耸立在一个推土机推掉的山头上,位于成昆铁路刘沟车站附近,水电七局铁路处下属单位驻地。这个当年的专用车站,有着机车工厂、车辆工厂,居住着几百名水电战线上的铁路工人。担负电站建设所需钢材、水泥、砂石及大型设备转运工作。所有经成昆铁路运来的物资材料都转运到此,经过“之”字形铁路线的大高度差驶下车站,穿过李山隧道、经陈烧房车站、过陈烧房隧道、跨越大渡河铁路桥后,到达大坝右岸的拌合楼。
  建设之初,施工条件恶劣,生产设备简陋,要开挖筑坝拦截湍急奔腾的大渡河,还要开凿导流隧洞,难于上青天。老一辈七局人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
  在路没修通,线没架起,机械没到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17个小时架通横跨大渡河长144米的人行索桥;70天修通横跨大渡河长110米,载重60吨的公路铁索桥……
  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工程进度,发出加快龚嘴水电站建设的指示。为了电站早日投产,七局人发扬“五特精神”,攻坚克难,全力拼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争当三线建设先锋。
  “当时我们有句响亮的口号叫‘活着干、死了算,一切为了早发电,死了埋在铁路边’。”回忆当年,七局退休职工李作久难掩激动,在他看来,建设者们真是拼了命地干。
  为电站修建的铁路桥更是不计其数,具体数量人们无法统计,只知道长的几百米,短的五、六十米。修铁路桥的时候,工人们需要先把轨道铺到河边,然后再在后方修又高又大的配重箱,最后通过吊车一块块地把预制模块往河上吊。每一道工序的转换,都需大半个营地的人倾巢出动。很多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退休职工,每次看到架桥机工作时都会静静地看上半天,依依不舍,仿佛看到了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
  正是有了这一大批七局建设者们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大渡河畔,三十年的时间相继建成了龚嘴水电站、铜街子水电站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助推三线建设,为改善中国当时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桥头堡”践行工匠精神
  建好了就是“便民桥”,建不好就成了“夺命桥”。建设者修路架桥始终精益求精,不敢有丝毫懈怠和偷工减料。新时代的七局人满腔热血,继续肩负起架桥建桥的历史重任。
  成都锦江两岸,一条“巨龙”傲然横跨,以伟岸的身躯惊艳众人。这是成都最大的自锚式悬索桥—— 云龙湾大桥。作为益州大道上的重要桥梁之一,连通天府新区锦江两岸,使周边市民更好地享受锦江生态带沿河景观,也将进一步助推天府新区的建设,对加快推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府新区真是日新月异,这座宏伟的大桥犹如一颗璀璨明珠,为我前往成都科学城提供了极大便利。”市民孙艳燕表示,大桥的建成为她通勤节约近20分钟。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湖湖畔路南段356号   版权所有: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京ICP备 11043677号